实验室所依托的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以来倡导基础理论研究、室内外实验、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,树立了良好的学术氛围。为进一步培养和激励博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,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。实验室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:

1)将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与重大科研项目或重大工程项目相结合,选题新颖且具有较大创新空间,如博士生柯翰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静力和动力稳定及防止对策”所完成的“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沉降、静力和动力稳定研究”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。

2)采取学术团队培养方式,充分发挥导师组知识结构和学科交叉优势,如2001级博士生周燕国(直接攻博)的博士论文“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结构性及实验装置研究”,其中土的工程特性、压电材料与波动理论以及实验技术分别由陈云敏教授、丁皓江教授及日本清水建设技术研究所社本康广博士(本学科客座教授)指导,目前已在本学科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篇。

3)通过校际合作,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,并鼓励博士生去国外学习。目前本学科已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、日本冈山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博士生,“十五”期间有8位博士生赴国外大学联合培养或学习。此外,大力鼓励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,激发博士生创新欲望,如博士生丁利,2002年参加第七届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大会(法国尼斯),在参会600多名代表中,作为中国唯一的学生代表作大会发言,荣获“IGS Student Award”,是我国第一个荣获此奖项的博士生。

4)为保证博士论文的质量,博士生申请答辩之前须发表或已录用至少3篇一级学报以上的论文,其中至少有1SCIEI论文,同博士论文实行匿名评审制度。该制度实施以来,博士毕业生人均发表SCI论文0.14篇、EI论文1.39篇、一级学报论文3.34篇。

(5)开展了周三有约・青年教师系列报告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