龚晓南,中国工程院院士 (软黏土工程学与地基处理)
1944年生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,毕业后分配到国防科委8601工程处从事“大三线”建设。1978年考取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,198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,1984年获博士学位,是浙江省培养的第一位博士,也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岩土工程博士。1986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,12月到德国Karlsruhe大学土力学及地下工程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,1988年4月回国。1988年晋升为教授。1993年聘为岩土工程博士研究生导师。龚晓南教授长期从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教学、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,主要业绩为:创建复合地基理论,推动形成复合地基技术工程应用体系;研发系列地基处理新技术,出版系列著作,引领了地基处理技术发展;开展基坑工程系列创新技术研究,不断解决基坑工程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,有力促进我国基坑工程水平的发展;长期潜心岩土工程教育,教育教学成效斐然。已发表刊物论文600多篇,出版著作、教材和工程手册等50多部。经《中国引文数据库》检索,论著总被引频次为36574次,总他引频次为35956次。至今已培养硕士97名,博士84名,博士后21名。已获国家和省、部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19项。2018年领衔的《复合地基理论、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领衔的《“大土木”教育理念下土木工程卓越人才“贯通融合”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龚晓南教授为我国工程建设和岩土工程学科发展,为岩土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,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